GSMA发布了与边缘计算产业联盟(ECC)共同完成的《5G时代的边缘计算:中国的技术和市场发展》(Edge computing in the 5G era: Technology and market developments in China)报告。
本报告报告汇集了20多家在中国市场上领先的边缘计算生态相关组织和企业的深刻洞察,分别从技术、应用、市场前景、机会、商业模式、政策法规多个角度,剖析了中国边缘计算生态的现状和未来发展。
本报告所指“边缘计算”为一系列边缘计算技术(包括硬件和软件),相比完全基于云的传统模型,边缘计算技术能让存储、计算、处理和网络更接近生成或使用数据的设备。这些技术包括边缘节点、本地边缘、云边缘、边缘云、边缘网关、边缘负载和边缘应用。对于移动网络来说,“接近”是一个相对概念,它可以是比较近的位置(即在传输网中),也可以是客户所处的位置(无论在用户设备内部还是在用户驻地)。
报告指出,早期的试验网和商用部署表明中国在边缘计算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,这是由政府对新技术的支持和运营商对新的5G和物联网投资所推动的。GSMA智库预计,2018年到2025年,中国运营商将花费接近2000亿美元部署新的5G网络。
早期的边缘部署主要旨在满足智慧港口、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的需求。随着5G网络在未来几年的扩展,诸如自动驾驶、体育赛事和游戏等边缘用例将得以实现。
据ECC称,目前在中国40个城市的各个行业中有超过100个边缘计算项目正在上马,包括智慧园区、智能制造、增强现实/虚拟现实 (AR/VR)、云游戏、智慧港口、智能采矿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项目。同时报告也指出,边缘计算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尚待解决,如网络“边缘”最可行的位置、所需的投资水平以及最合适的商业模式。
本文摘取原报告中边缘计算一些精彩内容,包括目前边缘计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、应用案例,机遇和挑战,中国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等。
边缘计算最适用的场景需至少满足以下一项(或全部):超低时延(通常小于10毫秒的往返时间),实时计算、渲染和分析的实时处理,大容量数据传输,确定性组网。除了技术要求之外,安全和数据保护也是推动边缘计算的关键因素。众多场景需要具备上述网络能力,但应用时间有所不同。
近90%的受访公司认为边缘计算是5G时代创收的机会。但就边缘计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言,各公司考虑的出发点不尽相同。
在本报告指出中国运营商预计分三步部署边缘计算,这也反映了5G网络逐步部署的态势以及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速度。第一波(2018-2020年):实验网及定制化小规模部署。第二波(2021-2023年):初具商用规模。第三波(2024年以后):成为主流。
边缘计算的收入模式仍在摸索阶段。对中国运营商来说,提供仅具备连接功能的边缘计算场景能带来的收入不高。一种更有趣(也更可能)的发展方向是,运营商来负责部署和管理解决方案所需的边缘基础设施,并提供相应的网络连接、设备和IT服务。此外,运营商也可以向其他公司提供边缘托管或共享业务。
边缘计算的最新进展,加上中国生态定位新技术前沿的明确目标,为进一步发展边缘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要发掘边缘计算的长期潜力,还需要开展大量工作。
GSMA在报告中确定了以下 7 项关键措施:
如果这些措施付诸实施,将推动未来 5 年中国边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。
Copyright © 2018.广州达芬奇网络有限公司. 保留所有权利 使用条款 客户隐私政策 粤ICP备19019099号-2